關閉本頁 |
上海農場穩步推進雜交制種秧田管理工作
|
|
|
?
為進一步落實2012年農場工作會議精神,推進農業種植模式多元化,提高水稻生產經濟效益,上海農場在種植常規稻的基礎上,積極開展數百畝的雜交水稻制種工作。雜交制種稻與常規稻相比,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,據統計,常規稻平均畝效益為570元,而雜交制種稻平均畝效益為2800元,比常規稻高出近四倍的經濟效益。今年農場從雜交制種稻可觀的經濟效益出發,積極推進農業種植模式多元化,在集團內首家且獨家自種雜交制種稻。
?
雜交水稻制種生產與常規稻生產相比,在育秧過程、移栽要求、花期時間等均有較大差異,關鍵是提高異交結實率,與播差期、栽培條件、施肥水平和氣候因子等諸多因素有關。為確保雜交水稻制種的優質高產,須抓住以下幾個關鍵生產環節:一是準確計算父母本的播期,為花期相遇打基礎;二是適期抓好父母本的移栽工作,確保安全齊穗;三是合理安排大田布局,做好與常規稻的隔離工作,確保雜交制種稻開花授粉期不受其他水稻影響,從而保證種子的純度。
?
確保花期是雜交制種工作的重中之重,為了保證花期相遇,種植業中心特邀有多年制種經驗的專家組隊進行全程技術指導,參與制種地點選擇、育秧、移栽、栽后肥水管理、花期調節等工作。由于,今年的父本落谷時期較早,為防止低溫給秧苗帶來的不利影響,公司還進行了適時通風防高溫、揭膜施肥、病蟲防治等工作。目前,秧田父本秧苗長勢良好,無病蟲危害,為雜交水稻制種獲得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?
種植業中心認真學習雜交水稻制種技術,并對各項技術標準要領進行記錄研究,為今后雜交制種大面積推廣應用作鋪墊,為今后中心經濟效益提高打基礎,積極為集團爭九、農場“1020611”年度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。(丁? 珊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