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本頁 |
上海農場首次自種雜交制種稻開鐮收割
|
|
|
9月25日上午,上海農場首次自種的雜交制種稻正式開鐮收割,雜交制種基地內機器轟鳴、稻香襲人,一臺臺大型收割機在金色稻浪中穿梭,飽滿誘人的稻谷塞滿了車倉,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
雜交制種稻的經濟效益大大高于常規稻。今年,為推進農業種植多元化,提高土地資源產出,提升農業種植效益,上海農場從雜交制種稻可觀的經濟效益出發,在集團內首家且獨家開展自種雜交制種稻,首批種植面積800畝。
在確定自種雜交制種稻后,上海農場從年初就積極探索研究相關種植技術,并邀請行業內和專業院校的專家、學者到農場開展技術培訓,技術人員認真學習技術、汲取經驗,根據農場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措施,按照雜交制種稻的種植要求改造田塊、完善配套,為雜交制種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扎實基礎。
雜交制種稻的豐產豐收,關鍵是提高異交結實率,提高異交結實率又主要是要確保父、母本花期相遇,花期能否相遇又直接受父、母本的播差期、栽培條件、生長調節劑使用和氣候因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。同時,雜交制種稻與常規稻種植的育秧過程、移栽要求、花期時間等均有較大差異。上海農場在加強常規管理的基礎上,抓住關鍵生產環節,精細田間管理,按照技術要求準確計算父母本的播期,為花期相遇打好基礎;適期抓好父母本的移栽工作,確保安全齊穗;做好隔離和除雜工作,保證種子純度。種植業各條線的員工邊學習、邊實踐,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將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,為確保雜交制種稻的優質高產作出了突出貢獻。
目前,經過廣大員工們幾個月辛勤汗水澆灌的雜交水稻莖稈壯實、穗粒飽滿,終于到了收獲的時刻。上海農場將認真總結雜交制種稻生產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,探索形成各項技術要領和標準,為今后雜交制種大面積推廣奠定基礎。(王季)
|